涂料“耐磨损、耐划痕、耐擦伤”性能全解
发布时间:
2025-08-04
在工业涂料、木器漆、汽车漆和3C涂层等高要求领域,耐磨损、耐划痕、耐擦伤性能往往决定了涂层的使用寿命和外观保持能力。这三种性能虽然常被一起提及,但它们的成因、测试方法以及配方优化思路各不相同。
1. 三者的定义与核心差异
耐磨损(Abrasion Resistance):反映涂层在反复摩擦或磨耗下保持完好性的能力,更多与宏观机械损耗相关。
耐划痕(Scratch Resistance):指涂膜在受到尖锐物体局部压力时,抵抗划痕产生的能力,侧重瞬时集中应力的抗性。
耐擦伤(Mar Resistance):指在轻度摩擦或压痕下涂层表面保持光泽和平滑度的能力,多用于评价光泽漆、钢琴漆等的美观耐久性。
从机理上看:
耐磨损依赖整体涂层的韧性与硬度平衡;
耐划痕主要取决于表面硬度和涂膜弹性模量;
耐擦伤则与涂层表层的塑性变形能力及回复性密切相关。
2. 性能评估方法概览
当前涂料行业常用的标准化测试方法包括:
Taber Abraser(ASTM D4060):评价涂膜耐磨耗性能;
Pencil Hardness Test(ASTM D3363):评估耐划痕等级;
Steel Wool Rubbing / Crockmeter Test:常用于耐擦伤初步评价;
近年来也有ISO 19252、ISO 1518等国际标准对划痕与擦伤性能进行定量化评估。
这些测试不仅为产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,更是客户验收、质量控制的硬指标。
3. 涂层抗性影响因素
(1) 树脂基料
涂料的基体树脂是决定涂膜耐磨与耐划的根本。常见的选择包括:
丙烯酸树脂:硬度高,但脆性较大,适合对耐划伤要求高的场合;
聚氨酯树脂:兼具良好硬度和柔韧性,适用于兼顾耐磨与耐擦伤的体系;
环氧树脂:硬度极高,但韧性不足,易脆裂,不适合需反复弯折的应用。
(2) 交联度与交联结构
提高交联密度或采用结晶性较高的硬段结构(如HDI三聚体、IPDI改性)可有效提升硬度和抗刮性。但交联过度会使涂膜变脆,影响耐冲击性能。
(3) 助剂与填料
硬质无机微粉(SiO₂、Al₂O₃、TiO₂等):通过分散于涂层表面或近表层形成微观“硬屏障”,提高抗刮擦性能。
蜡粉(PTFE、PE蜡等):降低表面摩擦系数,减少擦痕生成;
硅烷偶联剂:促进无机粉体与树脂界面结合,减少粉体脱落,提高长期耐磨性。
(4) 涂膜厚度与施工工艺
过薄的涂膜易被尖锐物刺穿形成划痕;
喷涂均匀性、流平性影响表面光洁度,也影响耐擦伤表现。
4. 配方设计与改性策略
根据不同应用场景,可采取如下配方优化思路:
✅ 工业防护涂料:优先选择高交联度聚氨酯或聚脲体系,并辅以纳米SiO₂复合填料提升耐磨性。
✅ 木器漆/地坪漆:采用硬度与柔韧性兼顾的丙烯酸-聚氨酯嵌段共聚物,搭配微粉蜡助剂,提高耐划与耐擦伤性能。
✅ 3C涂层/钢琴漆:表层设计采用硬度大于2H的紫外光固化丙烯酸体系(如多官能团PUA),并用光固交联密度控制表面硬度,同时添加超细PTFE蜡,保证涂层高光泽下不易留下擦痕。
5. 典型改性产品举例
Evonik ACEMATT® OK520:哑光涂层专用的硅微粉,不仅改善触感,还兼具提高耐磨性作用。
BYK-Cera®系列微粉蜡:提升耐擦伤的同时,保证表面手感滑爽。
Easmer UA8915:硬度和耐磨性表现优异的十五官能UV丙烯酸酯,适合3C产品顶涂。
6. 技术要点总结
耐磨损、耐划痕、耐擦伤是三个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性能指标,配方优化需根据目标性能综合权衡树脂硬度、柔韧性、交联度、助剂类型。
树脂的玻璃化温度(Tg)是调节硬度与柔韧性的核心参数。
纳米无机填料与微粉蜡的协同使用,能兼顾提高表面硬度与改善擦痕恢复性。
合理的施工工艺(均匀喷涂、良好流平)是将优良配方转化为实际性能的最后一环。
结语:耐磨、耐划、耐擦是现代高性能涂料不可或缺的核心指标,随着材料科学与表面工程技术的进步,未来配方设计将更多地引入纳米复合、智能自修复等前沿技术,以满足电子产品、汽车内外饰、工业设备等领域对涂层持久耐用性的极致需求。
耐磨
Latest News
最新消息
Get a Free Consultancy
获得免费咨询